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0511

查看: 1021|回复: 0

演员扎堆真人秀现象之反思:从明星到演员,该撇去多少“秀”

[复制链接]

1308

主题

2166

帖子

653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32
发表于 2019-11-28 09: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演员高以翔在录制真人秀节目《追我吧》时不幸去世,医院宣布为心源性猝死。这一惨痛的消息,令无数观众唏嘘,也激发人们对于当下演员扎堆各类真人秀节目现象的反思。从明星到演员,该撇去多少 " 秀 " ——这是透过眼花缭乱的现象,回归演员本位的一种理性思考。
" 成为明星,是所有演员毕生的梦想。" 这话听上去没毛病,但 " 演员 " 和 " 明星 ",内涵和价值大有不同。
" 明星 " 的属性更接近商品,可以定价、炒作,也可以雪藏;而 " 演员 " 是一种职业,强调专业属性,和艺术领域其他专业的从业者并无二致。举个例子,画家的画作可以放到拍卖行作为商品去拍卖,但画家可以被当作商品拍卖吗?演员的作品,就是他们塑造的艺术角色。演员创造了一部部影视、戏剧作品里的鲜活角色,并因此获取与之相称的酬劳。
另辟蹊径的 " 多、快、省 " 明星生产流水线
资本世界追求的是效益最大化,而表演艺术的特殊之处恰好在于——创作者、创作工具、作品的三位一体。精明的商人利用了其中的兼容性和模糊性:如果是拥有成名作的演员,就千方百计榨取其成名角色的品牌溢价;如果是尚无成名作的新人,就想方设法制造其个人颜值的商业价值。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演员的私人生活也成了不可多得的 " 卖点 ",被打包成一个个贴上 " 明星 " 标签的大礼盒。资本世界并不在乎明星和演员之间的分野,只把一切纳入商品范畴进行计算,简单粗暴,却效益倍增。而演员一旦成为明星,往往意味着享受常人难以企及的红利、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压力,品牌标价起起落落如同过山车。观者羡慕明星的光鲜,却难以体会演员身不由己的苦楚,明星和演员两者集于一身,因此悖论重重。或许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 " 劳动的异化 "。



近年来,中国电视综艺界竞相推出明星真人秀节目。这些热火朝天的演员 " 秀 " 场,除了让资本赚得盆满钵满,对整个影视行业的发展来说却无甚裨益。因为,透过各种演员 " 秀 " 的眼花缭乱,可以触及的真实质地,还是一条另辟蹊径的 " 多、快、省 " 明星生产流水线。何谓 " 多 "?影视寒冬,拍片不易,档期充裕的演员们走马灯式转悠于各个真人秀剧组,好不热闹;何谓 " 快 "?那些已拥有作品和名声的资深演员,自带 IP 和话题。那些刚出道的年轻演员,自带颜值和粉丝流量。明星真人秀节目以 " 纪录手法 " 之名,行 " 碎片化剪辑 " 之实,结合当今观众热衷的在线短视频浏览习惯和热门话题导入方式,快速传播,毫不费力;何谓 " 省 "?选取讨巧的场景,辅以简单的脚本,综艺制片不必如影视制片那样大动干戈,集大量财力、人力和技术,花长久的时间,去完成一部作品。
真正有意义的表演探索过程被忽略了
明星生活类真人秀,在观众的目光里渐已失去新鲜劲,产生了审美疲劳。如今,流行的节目是演员竞技类真人秀。值得肯定的是,《演员请就位》《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等表演选秀节目,努力强调演员这个职业的专业属性,较为真实地还原了职业演员的艺术创造过程。观众的弹幕评论,也同步见证了这些演员表演秀节目对演员职业属性的看重或追求:" 演技这个原本模糊的概念,如今有了更清晰的专业分解。"" 演员这个原本神秘莫测的职业,再也不能简单地形容为‘老天爷赏饭吃’,它需要文本解读、情感体验、身体记忆以及艺术实践过程中的不断试误……归根结底,演员操持情感逻辑,用身体语言探索人性世界,专业精神贯穿始终。"" 这些节目也同时展现了演员现有的职业困境和职业诉求。" 或许,观众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演员们在真人秀里 " 务 " 起了 " 正业 ",再也不用开餐馆、游山玩水、带孩子了……让 " 明星 " 回归演员本行,这是节目的核心看点。
一般来说,演员本行的正常工作状态,约等于 80% 的排演加 20% 的秀。演技的提升、角色的深入,建立在日复一日的排演之中,而导演 " 讲戏 " 和演员 " 试误 " 这两个环节,则是专业性的集中体现。如同滑冰运动员一圈一圈地试滑,滑道上的印痕才是 " 深入 " 的证据,这一过程本身其实是枯燥的,且并不适合 " 秀 "。《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中设立的 " 创作间 " 和《演员请就位》中的 " 排练厅 ",着力于体现表演创作中最珍贵的专业排演环节,但为了回避表演创作本身的 " 枯燥 " 过程,作了一定的压缩和改造。《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中,排练环节更似节目的点缀,且重点铺陈演员抱病工作的敬业精神。相比较而言,《演员请就位》的优势在于 " 导演讲戏 ",体现了陈凯歌、李少红等著名导演的专业素养,通过他们在排练环节的分析解释,为观众普及了诸多表演艺术的专业知识。但平心而论,该板块并未充分展现演员的表演创作及试误过程。



在许多演员竞技类真人秀中,有机性的表演被降格为演员的排名淘汰赛:某些评委反复强调其认为 " 正确 "" 唯一 " 的表演方式时,其实违背了表演创作本身的 " 不确定性 "。节目的竞技规则,将原本作为一个整体的 " 对手戏 " 降格为 " 对手 PK",演员只能服从这样的规则,而真正有意义的表演探索过程,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于是乎,原本应当承担 80% 比重的专业排演环节缩水为 20%,并让位于明星 " 秀 " 场:精心制作的海报、场景、服装、灯光、音乐、摄影等,证明了此类节目的关注重点所在;而随意的规则、模糊的标准、出人意料的淘汰和中选结果,无非是为追求反转效果的某种节目设计套路;至于明星导演评委的那些语录,则登上了各类话题榜单,在各类网络平台上持续发酵。最终,许多表演选秀类节目遮遮掩掩、迂迂回回,还是落入 " 秀 " 的窠臼,不能免俗地高挂 " 明星 " 招牌。毕竟,包装售卖 " 明星 " 的商业模式实在太具诱惑力,难以抗拒。名演员、名导演、名作品所带来的 " 名气 ",依旧是值得重复消费的 IP 内容;和演员个体隐私相关的话题,依旧是值得反复咀嚼的煽情要素。类似 " 我要成名 "" 我怕名气不再 " 等各式鸡汤,依旧浓酽地流淌于节目的里里外外,既让荧屏里坐在待选席的演员心情激荡,也让荧屏外怀揣 " 明星梦 " 的观众心生向往。
认同与理解,唯有立足于演员职业的本位
当 " 成名 " 和 " 成为演员 " 混为一谈时,大家可能会忽略一个尴尬的问题:演员为什么会在这个 " 秀 " 场?演员的专业诉求难道不应当倾注在一部部优秀的影视、戏剧作品中吗?我们不禁要问:能不能别再把旧时的作品掰碎了、揉烂了,反复消费?能不能还优秀演员真正的舞台、全新的剧本、货真价实的开麦拉?或许,这才是李诚儒在《演员请就位》中 "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 的痛点所在。



放眼世界,娱乐行业被资本市场裹挟,演员受制于行业环境,竞争激烈,并非中国演员才会遭遇的职业困境。2019 年 6 月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篇论文,选取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nternet Movie Databas)中列出的 1888 年到 2016 年的所有电影电视节目中,汇总了约 240 万演员的职业生涯数据。数据显示有 90% 演员处在失业状态。69% 的男演员、68% 的女演员终生只参演过一部戏。笔者曾亲眼所见,曼哈顿中城的高层楼宇设有密集的钟点排演室,夜晚灯火通明,聚集了一大批勤奋排练的待上岗演员,他们白天的职业或许是餐馆招待、公司职员。只有持续的训练和不断的面试,才有可能帮助他们获得一个宝贵的演出机会。欧美、日韩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演员行业竞争均激烈异常,而正是千千万万的 " 待选 " 演员在大浪淘沙中奋力搏击,才成就了戏剧、影视行业金字塔顶尖的演员阵容,使其优质属性得以保证;另一方面,不断出现的优秀演艺作品,刺激了更多新生代演员如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这一人才蓄水池。
必须强调的是,要想建立演员人才的良性选拔机制,绝不能仰仗五光十色的 " 明星 " 秀场。以美国为例,百老汇、好莱坞是 " 明星制 " 的滥觞之地。制片商当然深谙 " 明星 " 产品的销售之道,但经年累月的磨砺之下,全行业已形成较为健全的艺术培养和审美评价机制,使得 " 明星制 " 并未陷入劣币驱除良币的态势。在 " 专业主义 " 导向下,行业大体遵循 " 演员—代表作 " 认定机制。" 明星 " 倒像一个荣誉桂冠,要保持这一桂冠,须不断有光辉的作品履历和专业奖项加持。相比之 " 明星 " 桂冠的水到渠成,演员的自我养成反倒更为重要。一般而言,处于上升期的专业演员,为保持艺术创作的新鲜度,会主动规避过于频繁的出镜场合或与自身形象不符的广告,尤其是那些持续炒作以往角色红利的包装手法。他们深知,上述种种对于演员的成长,有显然的负面效应。
当下国内各类明星综艺节目的繁荣,反衬的正是行业的黯然景象;" 流量为王 " 的炙热局面,显现的正是造成这一景象的症候所在。当青年演员黄宥明在节目中质疑 " 流量至上 " 的行业顽疾时,陈凯歌的回应颇显无奈:" 资本控制下的市场……想用流量明星就用。" 但他最后仍强调:" 演技是最重要的!" 这句话并非简单的安慰,而是道出了演员职业生涯的立身之本。



尽管,表演选秀综艺节目试图向观众吁求对演员行业的认同和理解,但缺乏优质作品的底气、缺少职业素养的淬炼,这一吁求难免显得空洞而苍白。真正的认同与理解,唯有立足于演员职业的本位。或许,中国的文娱行业应该撕掉一层层 " 明星 " 的包装纸和彩带,撇去一场场五光十色浮沫般的 " 秀 ",才能去伪存真。即全行业编、导、演通力合作,潜心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专业精神,回归职业初心。
栏目主编:黄玮 本文作者:周倩雯 文字编辑:黄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