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0511

查看: 880|回复: 0

北京本轮疫情中的最小患者究竟如何被感染的?

[复制链接]

310

主题

310

帖子

96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64
发表于 2020-7-14 03: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 7 月 10 日举行的第 146 场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了本次新发地疫情中年龄最小患者的情况:女,1 岁 7 个月,平日与父母和祖母同住,主要由其父亲照顾。患儿母亲为新发地市场个体经营者,父亲曾带她到新发地给母亲送饭,其间未佩戴口罩。6 月 15 日患儿出现轻微腹泻等症状,自服药物治疗,未报告,未及时就医。6 月 20 日起患儿、其父母和祖母四人先后确诊。


△ 7 月 10 日,北京本次疫情最小患者出院。视频来源:北京卫视《生命缘》
上述病例是本次新发地疫情发生以来 29 起聚集性疫情的典型案例之一。近日,记者前往北京市丰台区疾控中心,采访了负责这起家庭聚集性疫情调查工作的“ 90 后”流行病学调查员刘园,还原了这名最小患者及其家人的流行病学调查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流调过程中,北京疾控人在短短 5 个小时内便摸清了感染路径、完成流调,并迅速锁定密切接触者。
另据最新消息,7 月 10 日患儿一家三口已经接到了出院通知。
小患者没有叙述能力
改从监护人处入手调查
“果果 ( 化名 ) ,年龄 1 岁,性别女,病例分类:确诊病例,诊断时间:2020 年 6 月 20 日 20 点 …… ” 6 月 20 日晚 9 点半,丰台区疾控中心大楼灯火通明,从消毒科借调到现场组的刘园正在值夜班。尽管当天已经连续奋战了 14 个小时,这条来自综合协调组下派的流调“单子”,还是瞬间让刘园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又来病例了!”刘园仔细浏览着患者的信息,“才 1 岁 7 个月啊,这么小就被感染了,特别心疼她。不过幸亏发现及时,越早发现治疗效果也会越好。” 流行病学调查是一场与病毒的赛跑,刻不容缓。刘园深知,越早调查患者的感染路径和接触人群,越有利于疫情的控制,因此她立即拿起了手边的电话。
按照惯例,拿到患者信息后流调员一般会直接给患者本人打电话,或者到现场与患者面对面做流调,摸清其发病前 14 天的行动轨迹。可这么小的孩子还不会说话,更没有叙述能力,于是刘园决定将患者信息表上孩子的父亲张先生 ( 化名 ) 作为突破口,准备把孩子的发病时间、症状、行动轨迹、家庭情况等信息全部问个“底儿朝天”。
从发病日期按图索骥
最终确定 3 名密切接触者
接到电话时,张先生和果果正在从就诊医院转往地坛医院的 120 救护车上。交谈中,刘园得知张先生是位全职爸爸,平日里负责照顾孩子。果果的妈妈刘女士 ( 化名 ) 在新发地市场牛羊肉综合大楼地下一层经营一家厨具店。除了爸爸妈妈,与果果同住的还有奶奶王女士 ( 化名 ) 。


“孩子是什么时候发病的?什么症状?是否有药物干预?” 刘园问。
“孩子在 6 月 15 日曾有过轻微腹泻,给孩子吃了点药缓解了。到了 17 日下午 3 点左右,孩子发烧了,一测体温发现是 38.6 ℃。”电话那头,张先生回忆着。
听到“发热”这个词,刘园立刻警觉起来:这个信息很关键!如果将患儿 17 日发热判为首发症状,密接者的判定需要据此时间点往前推 4 天。幸运的是,疫情发生后, 6 月 12 日新发地市场牛羊肉综合大楼就已经被管控。张先生一家四口所在的小区因靠近新发地市场,在 6 月 13 日实行封控管理,果果一家 4 口作为重点人群被居家隔离,6 月 15 日又被转运至丰台区某集中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观察。因此,在果果发病前 4 天,她的密切接触者只有同住的爸爸、妈妈和奶奶。
对于果果发病前 14 天的行动轨迹,张先生又还原了一些基础信息:每天中午他都要去新发地给妻子送饭。因为孩子的奶奶也在外上班,家里没人看孩子,每次送饭时便推着婴儿车带着果果一同前往新发地市场,每日中午吃饭期间停留大约 1 小时。直到 6 月 11 日即新发地市场牛羊肉综合大楼被管控的前一天,他们还一起去给果果妈妈送过饭。
“孩子在新发地的时候有没有戴口罩?”刘园继续问。张先生回答:“孩子年纪小,总是把口罩扯掉。”
刘园意识到,这样无疑增加了暴露风险。
孩子哭闹导致调查中断
转从妈妈口中问出关键信息
孩子到底是如何被感染的呢?当刘园准备继续询问孩子在发病前 14 天有没有去过其他地方时,果果不安地哭闹起来,张先生要哄孩子,调查工作被迫中止。机智的刘园从张先生处要到了正在集中隔离的果果妈妈刘女士的电话,并拨了过去。通过初步了解,刘园直觉孩子很有可能是从新发地感染的。于是,她又详细询问起刘女士的店铺及周围情况。
经过交流刘园发现,刘女士从 15 日开始被集中隔离,此前其活动轨迹也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家里和新发地市场两点一线。不过刘女士在新发地做生意,刘园推测她跟周围商铺的人比较熟络,串门、聊天应该是常有的事儿。孩子的病毒有没有可能是从其他被确诊的摊主身上传过来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刘园继续发问:“您会带着孩子去隔壁或附近的摊位串门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刘园进一步追问:“您隔壁摊位是卖什么的?” “卖调料的。” —— 这几个字瞬间引起刘园的高度警觉,因为就在几天前,她写过一份新发地疫点分析材料,除了重点关注的海鲜水产档口、牛羊肉档口之外,调料区也出现过确诊病例。
职业敏感性让刘园继续追问:“您知道这个档口有人确诊吗?”“是的。”从刘女士口中得到了这位确诊的调料摊摊主姓名后,刘园立即在工作群里询问,事实验证了她的猜想 —— 这名摊主在 6 月 13 日被确诊。
在流调过程中,有很多情况对方往往不会主动告知,需要流调员加以引导和提问。刘园继续刨根问底:“您还知道周围有别人被确诊吗?”这次,刘女士又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她店里的一名雇员在 6 月 17 日被诊断为确诊病例。经过一番排查,刘园发现刘女士密切接触的两人均为确诊病例,再加上新发地市场牛羊肉综合大楼地下一层有不少环境样本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刘园断定果果就是在新发地染上了新冠病毒。
继续追踪密接者情况
发现奶奶和妈妈都曾有症状
虽然摸清了感染路径,但针对这起病例的调查并未结束。此时已接近午夜时分,刘园又拨通了果果奶奶王女士的电话,询问其身体状况、近期行程、有无新发地接触史等信息。交谈中刘园得知,果果奶奶在 6 月 12 日曾经出现胃部不适,发热 37.5 ℃,但她没当回事儿直接吃了感冒药,身体好转后便没有就医。
“有些患者认为自己年富力强,前期出现了轻微的症状没有当回事儿,以为扛一下就过去了。”在本轮疫情处置中,类似的情况刘园遇到过好几例,因此果果奶奶透露的这个细节又让她的心悬到了嗓子眼儿:“果果的爸爸妈妈会不会也有过症状却被忽略了?”
进行完果果奶奶的流调,刘园和同事们又分别给张先生和刘女士去电,果然发现刘女士曾经在 6 月 12 日出现过头痛症状,体温 36.9 ℃,13 日有痰并伴有咽痛症状。跟果果奶奶一样,当时刘女士也没把这些症状放在心上,自行服药缓解。
由于果果前 14 天的行动轨迹还没有调查完,刘园又继续给张先生打电话。挂了上一个电话紧接着打下一个,信息不全的继续补充完整 …… 刘园已记不清自己一晚上打了多少个电话,只记得从 20 日晚上 9 点半到 21 日凌晨 1 点,她的手机一直处于忙碌状态。一边询问一边记录,手边的 A4 纸空白处越来越少,最后一数足足记满了 6 页。
调查完毕,刘园迅速开始撰写流调报告。病例情况、患者行程、密接情况、感染来源分析 ……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努力,近 3000 字的流调报告终于成型。到 6 月 21 日凌晨两点半报告上交,完成这起家庭聚集性病例的调查,刘园和同事们仅用了 5 个小时。
建议隔离点给奶奶和妈妈做核酸检测
追踪发现爸爸也有非典型症状
21 日凌晨 3 点,刘园拉开了办公室工位下方的单人床,凑合着睡了 4 个小时。因为心里装着事儿,她一直没睡踏实。早上 7 点,刘园拨通了果果奶奶和妈妈所在集中隔离点负责人的电话:“有个小孩昨天被确诊,孩子的母亲和奶奶都是密接,两人在 6 月 12 日曾出现症状,无法排除新冠可能,对隔离点可能是个很大的隐患,建议立刻将二人送到丰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排查。”
刘园的这个重要建议迅速被集中隔离点采纳。当天隔离点给二人做了核酸检测,初步结果显示为可疑阳性,第二天便转运到医院就诊,24 日婆媳二人同时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
因为果果太小,爸爸张先生作为密接者,与孩子一同待在地坛医院的隔离病房,负责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担心张先生的安全,刘园每天都要跟他通电话,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跟孩子接触一定要佩戴好 N95 口罩,要做好手卫生,吃饭喝水的时候要找个离孩子远一点的位置 …… ”
“身体有任何异常都要如实告诉我。”刘园每次通话都不忘多嘱咐一句。6 月 22 日,张先生自述察觉到自己的嗅觉在慢慢减退。刘园知道此前有病例曾出现嗅觉减退的非典型症状,立刻建议张先生赶紧联系医院的医生安排做核酸检测。果然,张先生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在 26 日被地坛医院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
当这一家四口都得到了妥善的治疗时,刘园悬着的心才算放下。6 月 30 日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看到这一家人病情平稳时,刘园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 王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